葛長偉主任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以投融資體制改革為突破口 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廣東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省發展改革委作為全省重要經濟社會綜合部門,承擔了大量發展改革任務,將如何對標“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更好發揮作用?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葛長偉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省發展改革委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將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謀劃發展改革各項工作,擔當盡責、真抓實干,對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一條一條認真研究、一件一件抓好貫徹。要以投融資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構筑廣東產業體系新支柱;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抓手,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吳哲
大力推進投融資“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
“以前,項目審批要來回跑、多頭跑,現在真是方便了很多。”今年,惠州成為全省開展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專項改革的3個試點市之一,惠州一家企業負責人如是感慨。通過全面壓縮審批和審查時間,社會投資項目從土地出讓到開工建設的審批審查由282個工作日大幅減少到99個工作日,壓縮了65%。惠州市還計劃今年內啟動第4輪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快項目落地建設。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建立新型投融資體制,是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
葛長偉介紹,2017年以來,廣東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取消、下放和委托管理74項行政審批事項,涉及現有審批事項的62%。特別是突出抓好投融資體制改革,將投資項目立項、報建、驗收階段可能涉及的121項審批事項優化整合為82項,按照“能放盡放”原則,發布《廣東省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7年本)》,取消7項核準項目,新增廣州、深圳市核準項目32項,新增其他地級市核準項目28項。目錄范圍外的項目,一律實行備案制管理,90%以上的企業投資項目已實行備案制管理。2017年辦理網上備案項目1.69萬個,增長52.4%,項目總投資3.33萬億元,增長26%。
他透露,下一步,廣東將按照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的要求,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我們要以更大力度推進企業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放寬企業投資準入,推動省有關部門協同下放審批權限,推進并聯審批,優化再造審批流程。還要大力推進投融資‘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全面運行用好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一門受理、網上辦理、信息共享、在線監管。”葛長偉說。
全面營造有利于新興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葛長偉介紹,近年來,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17年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8.8%,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但同時也面臨整體創新水平不高,高性能芯片、基因工程等關鍵核心技術競爭力不足等挑戰。
他表示,下一步,廣東將緊緊圍繞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面營造有利于新興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進一步聚焦產業重點,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同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果斷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空間。
推進“環線+放射線”的珠三角城際鐵路網建設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香港、澳門、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廣東四方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其作為一項重大戰略工程系統謀劃、統籌推進。
“一年來,我省全力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委,著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葛長偉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即將正式頒布,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通關安排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準,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下一步,廣東將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探索推進在“一國兩制”和三個關稅區條件下的體制機制創新,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推進“環線+放射線”的珠三角城際鐵路網建設,完善環大灣區城際軌道網,加強珠三角東西岸主要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建設統籌,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動,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絡空間格局,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努力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對話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葛長偉:
力爭企業辦理事項再壓三分之一 審批時限減一半以上
南方日報:您認為在我省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如何更好發揮發展改革部門作用?
葛長偉:我們要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
一是圍繞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在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中發揮作用。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抓好投資項目庫和審批監管平臺建設,優化審批流程,力爭企業辦理事項再壓縮三分之一、審批時限再壓縮一半以上。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輸配電、非居民用氣、具備競爭條件的交通運輸等價格改革,進一步壓減政府定價項目。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制定出臺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及考核評價辦法。
二是圍繞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在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中發揮作用。組織實施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實施方案,推進規劃布局的重點項目、重大產業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重大示范工程的建設落實。加快發展壯大4K電視、5G等產業。出臺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在粵東粵西兩翼布局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推動動力電池及其關鍵部件和材料等集聚發展。研究起草生物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在抗體藥物、高端醫療器械、基因檢測、細胞治療等領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抓緊推進海上風電項目核準及開工建設,有序推進海上風電機組研發中心、陽江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廣東省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建設。
三是圍繞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作用。建立我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統籌協調機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機制創新行動方案》,明確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系統路線圖和施工圖,抓好規劃的宣傳和落實。
四是圍繞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在推動社會事業發展中發揮作用。加快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制定健康產業發展行動綱要、產教融合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綜合評估指標體系。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綠色發展。
五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
南方日報:重大基礎設施既是項目投資的重點,也是民眾關心的民心工程。今年我省將有哪些重大項目迎來新突破?
葛長偉:去年7月,我委出臺了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以及三個配套文件,這里所講的基礎設施,既有公路、鐵路、機場、港航,也有能源、水利、城建、環保,以及信息、科技基礎設施。為徹底理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流程,我們在項目儲備、制度創新、投融資改革上精準發力,建立包括543項2332個項目的項目庫并實行動態管理,組建規模5500億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
接下來,我們將加快“一庫一平臺”建設,充實完善投資項目庫,建設與國家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相連接的省級平臺,實現滾動儲備、動態調整、資源配置、跟蹤管理和綜合分析,實現項目建設全流程、規范化管理。重點加強國家高速公路廣東段和出省通道、跨珠江口通道等高速公路建設,優化全省高快速鐵路網絡布局。加快推進廣汕、深茂、贛深、合湛等鐵路項目建設,爭取開工建設汕汕、龍梅龍高鐵等項目,推進廣湛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構建全省“五縱兩橫”高速鐵路骨干網絡。圍繞“5+4”骨干機場布局要求,加快湛江機場遷建等工程建設,加快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深圳機場擴建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項目對接和資金投放,充分發揮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引導作用,確保投資精準有效。